工作中的“拒絕藝術”
- 職場資訊 -
最新動態(tài)
-
-
- 更新日期
2012-11-30
人在職場,總要面對同事、客戶與主管的許多要求。有時礙于公司規(guī)定或是工作負荷,必須拒絕那些不合理的要求。但是,習慣于中庸之道的中國人,在拒絕別人時很容易發(fā)生一些心理障礙,這是傳統(tǒng)觀念根深蒂固的影響,同時,也與當今社會中的某些從眾心理有關。不敢和不善于拒絕別人的人,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,往往就得戴著“假面具”生活,活得很累,而又丟失了自我,事后常常后悔不迭;但又因為難于擺脫這種“無力拒絕癥”,而自責、自卑。
一般來講,我們所面臨的請求可能來自部下、上級、同事、或公司以外人員。這些請求可以大致分為三類:一是與職務有關責無旁貸的;二是雖然與職務有關,但是請求的內(nèi)容不合時宜或不和情理;三是沒有義務給予承諾的請求。后面兩類我們要主動采取拒絕行為。
其實,學會拒絕的藝術并不難,我們先來對日常工作中“不合理的要求”進行歸類,通過列舉真實的情景案例,進而對案例背后的真正原因進行分析,然后給出客觀實用的解決方案。
不合理現(xiàn)象之一:上級對下級有問必答
傳統(tǒng)的管理觀念是上司一定要比下屬有能力,所以,很多管理者生怕下屬認為自己能力低、不稱職,因此事無巨細盡量滿足下屬的請求,從而求得下屬的依賴,殊不知,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。請看下面這個被管理界引用多年的經(jīng)典案例。
經(jīng)典案例:
你有沒有遇到過以下的情形:你的一位下屬在公司辦公室的走廊與你不期而遇,下屬忙停下腳步:“哎呀,老板,好不容易終于碰上你了。有一個問題,我一直想向你請示一下該怎么辦。”接下來,他如此這般將問題匯報一番。盡管你有事在身,但還是不太好意思讓這急切想把事情辦好的下屬失望。你非常認真地聽著,可實際上你也是心急如焚,因為你也有很重要的事務要處理……
幾分鐘后,你看了看手表:“噢,不好意思,我現(xiàn)在正有急事處理。這個問題,看來我一時半會兒答復不了你。這樣吧!讓我考慮一下,過兩天再給你回復好不好?”你趕忙離開,不知不覺中也背上了一個重重的心理包袱。
兩天后,下屬如約打來電話:“老板,前兩天向你請示的問題,你看我該怎么辦?”忙亂中,你想了一下,才記起他講的是哪一件事?!芭?,實在不好意思。這兩天我特別忙,還沒有顧得上考慮這個問題,你再過幾天來看看,好嗎?”“沒有問題,沒有問題?!毕聦俜浅D荏w諒你。
一周之后,你又接到他的電話。不等他開口,你已經(jīng)感到十分歉意,并再一次請求下屬“寬限”幾日……
此刻,你似乎有些焦頭爛額,因為現(xiàn)在你的內(nèi)心已滿是內(nèi)疚——你不知不覺已成為問題的真正中心。
應對策略:不要“問答題”,只要“選擇題”
實際上,我們只需要把前面的案例改一下:有一天,你的一位下屬在公司辦公室的走廊里與你不期而遇,下屬忙停下腳步:“哎呀,老板,好不容易終于碰上你了。有一個問題,我一直想向你請示該怎么辦?!苯酉聛?,他如此這般將問題匯報一番……
你一直在認真傾聽,并不時點頭,幾分鐘后,你對他說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問題,很想先聽聽他的意見,并問:“你覺得該怎么辦?”
“老板,我就是因為想不出辦法,才不得不向你求援的呀。”
“不會吧,你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,”你看了看手表,“這樣吧,這件事我一時半會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。我現(xiàn)在正好有急事,不如這樣,明天下午四點后我正好有一點點空,到時你先拿幾個解決方案來我們一起討論討論?!?br/>
告別前,你還沒有忘記補充一句:“你不是剛剛受過‘頭腦風暴’訓練嗎?實在想不出,找?guī)讉€搭檔來一次‘頭腦風暴’不就得啦!明天我等你們的解決方案……”
第二天,下屬如約前來。從他臉上表情看得出,他似乎胸有成竹:“老板,按照你的指點,我們已有了5個覺得都還可以的方案,只是不知道哪一個更好,現(xiàn)在就是請您拍板了。”
即使你一眼就已看出哪一個更好,此時不要急著幫他作決定。不然,他以后對你依然會有依賴習慣,或者到頭來萬一事情沒辦好,他一定還是會說:“老板,這不能怪我,我都是按照你的意見去辦的。”
所以,懇請那些對下屬有問必答的領導們記住以下準則:
1.該下屬作決定的事,一定要讓他們自己學著作決定。
2.作決定意味著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。不想作決定,常常是潛意識里他不想承擔作決定的責任。
3.下屬不思考問題,不習慣作決定的根源一般有幾個:其一是有“托付思想”,自己不想承擔責任,依賴上司或別人。這樣的下屬不堪大用;其二是,上司習慣代替下屬作決定,或喜歡享受別人聽命于自己的成就感,這樣的上司以及他所帶領的團隊難以勝任復雜的任務。
4.讓下屬自己想辦法,作決定,就是訓練下屬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,和勇于承擔責任的行事風格。但關于這一點,與上司不敢承擔責任,任由“集體”來承擔責任,以便自己到時好借口于“下屬辦事不力”而推卸責任的“官僚”作風有本質(zhì)差異。
可見,讓下屬作決定,意味著你已授權給下屬作決定。也就是說,作為上司無論如何你最終也還是無可爭辯地要為結果承擔全部責任。
對話還在繼續(xù)。你興奮地說道:“太棒了,這么多好方案。你認為,相比較而言哪一個方案更好?”
“我覺得A方案更好一些?!?br/>
“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方案,不過你有沒有考慮過萬一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,該怎么辦?”
“噢,有道理,看來用E方案更好?!?br/>
“這方案真的也很好,可是,你有沒有想過……”
“我明白,應該選擇B方案?!?br/>
“非常好,我的想法跟你一樣,我看就按你的意見去辦吧?!?br/>
憑你的經(jīng)驗,其實你早就知道應該選擇B方案,你不直接告訴他的目的是想借此又多贏得一次訓練下屬的機會。訓練是一個看起來慢實際上快的過程,當前訓練的“慢”是為了將來在具體工作中更快。
因此,以上做法的好處不言而喻:
1.打斷了下屬負面的“依賴”神經(jīng)鏈;
2.訓練了下屬分析問題、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;
3.讓下屬產(chǎn)生自信心與成就感。因為這樣,他會覺得自己居然也有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。越來越有能力的下屬能越來越勝任更重要的任務。
4.會激發(fā)下屬的行動力。因為人們往往愿為自己的決定而全力以赴,并愿意為它承擔責任。
5.你將因此不必再事必躬親,相反你得到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更加重要的工作。
總之,下屬總是喜歡問你“問答題”,而我們這些做領導的,則要想方設法讓下屬拿來“選擇題”。這就是李嘉誠常說的:“當你提出困難時,請你提出解決方法,然后告訴我哪一個解決方法最好……”
不合理現(xiàn)象之二:同事之間界限不清
人在職場,不但要清楚自己作為一名從業(yè)者的“職責界線”,更要清楚自己作為一個正常人的“心理底線”。
情景案例:
某公司的兩個車間主任爭吵不休——甲說乙應將模具送給他,乙說甲應自己來?。∽詈篝[到總經(jīng)理那里。究其原因,甲說:在我擔任車間主任以前,送模具的工作是由兩個車間輪流來做的,我新上任車間主任以后,乙說他的車間的工作繁忙,需要我的車間多“擔待”一點,出于對老主任的尊敬,我沒說二話??墒前肽赀^去了,這個工作不知不覺,完全變成了我們車間的事兒,我的下屬都跟我抱怨,我沒辦法才去找乙理論,可是他卻說:“這本來就是你們的工作……”
病理分析:
有些人在拒絕對方時,因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據(jù)實言明,致使對方摸不清自己的意思,而產(chǎn)生許多